《诗经:子衿》
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。
纵我不往,子宁不嗣音?
青青子佩,悠悠我思。
纵我不往,子宁不来?
挑兮达兮,在城阙兮。
一日不见,如三月兮。
注释:
1、子:须眉的美称。
2、衿:衣领。
3、悠悠:此指忧思深长赓续。
4、宁:岂非。
5、嗣,通“贻”。
6、嗣音:传音讯。
7、挑达:独自往返走动。
8、城阙:城门楼。
译文:
青青的是你的衣领,悠悠的是我的心情。
即使我不曾去会你,岂非你就此断音信?
青青的是你的佩戴,悠悠的是我的情怀。
即使我不曾去会你,岂非你不克不及自动来?
我往返踱着步子呵,在这高高城楼上啊。
一天不见你的面呵,似乎已有三月长啊。
赏析:
这首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待他的情人。全诗三章,采取倒叙手段。前两章以“我”的口吻自述怀人。“青青子衿”,“青青子佩”,是以情人的服饰借代情人。对方的服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入的印象,使她时刻不忘,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。现在因受阻不克不及前往赴约,只好等情人过来相会,可望穿秋水,不见影儿,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难过与幽怨:即使我没有去找你,你为何就不克不及捎个音信?即使我没有去找你,你为何就不克不及自动前来?第三章点明所在,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情人不至而心乱如麻,来往返回地走个一直,认为固然只有一天不会晤,却似乎分离了三个月那么漫长。
近人吴闿生云:“旧评:前二章回环入妙,缱绻婉曲。末章变调。”《诗义会通》、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,却还未得个中三昧。全诗五十字不到,但女主人公期待情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今朝。这种艺术后果的获得,在于诗人在创作中应用了年夜量的心理描述。诗中表示这个女子的动作行动仅用“挑”、“达”二字,重要文字都用在刻划男的心理运动上,如前两章对情人既全无音问、又不见影儿的抱怨,末章“一日不见,如三月兮”的独白。两段抱怨之辞,以“纵我”与“子宁”对举,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,令人生出无穷想像,可谓字少而意多。末尾的心坎独白,则经由过程夸大修辞技能,造成主不雅时光与客不雅时光的反差,从而将其强烈的情感心理形象地表示了出来,可谓因夸以成状,沿饰而得奇。心理描述手段,在后世文坛已成长得极尽描摹,而上溯其源,本诗已开其先。所以钱钟书指出:“《子衿》云:‘纵我不往,子宁不嗣音?’‘子宁不来?’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。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刻画矣。”